本文作者:admin

齐家治国平天下资料|齐家治国平天下谁说的

admin 2021-03-18 64
齐家治国平天下资料|齐家治国平天下谁说的摘要: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处和原文.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.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(前505~前434)所作.原文: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...

    

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处和原文.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.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(前505~前434)所作.

    原文:

  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.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.

    白话译文:

   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,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;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,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;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,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;

   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,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;要端正自己的思想,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;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,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,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.

   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,才能

齐家治国平天下资料|齐家治国平天下谁说的

获得知识;获得知识后,意念才能真诚;意念真诚后,心思才能端正;心思端正后,才能修养品性;品性修养后,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;家庭家族管理好了,才能治理好国家;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.

    扩展资料

    《礼记·大学》在阐释"平天下在治其国"的主题下,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:

    1、君子有絜矩之道.

    2、民心的重要:得众则得国,失众则失国.

    3、德行的重要:德本财末.

    4、用人的问题:唯仁人为能爱人,能恶人.

    5、利与义的问题:国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.

    所谓絜矩之道,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"恕道"一脉相承的.如果说,"恕道"重点强调的是"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"的将心比己方面,那么,"絜矩之道"则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.

    如孔子对季康子说:"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,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,只要风吹草上,草必然随风倒伏."(《论语-颜渊》)世道人心,上行下效.

    关键是看你说什么,提倡什么,做什么.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领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.所以,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"絜矩之道".

    参考资料:搜狗百科-礼记·大学

    

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哪里

    出自《大学》开篇,儒学三纲:明德、新民、止于至善.八目: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.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,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.

      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.

      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.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.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.

    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.致知在格物.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

  诚,意

齐家治国平天下资料|齐家治国平天下谁说的

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.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.

      其本乱,而末治者否矣.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.

    

"修身养性,齐家治国,平天下"出自哪里??

    《大学》: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於至善.知止而后有定;定而后能静;静而后能安;安而后能虑;虑而后能得.物有本末;事有终始.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.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;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.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.自天子以至於庶人,一是皆以修身为本.其本乱而末治者,否矣; 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.此谓知本,此谓知之至也.

    

"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"是什么意思

    《四书?大学》原文:"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.""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齐家,齐家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."

    格物: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.

    致知:致:求得;知:知识.即"获得知识"之意.

    诚意:真心.使自己的思想诚恳.

    正心:端正心思.

    修身: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.

    齐家:整齐家政.

    治国:管理国家.

    平天下:平定四方叛乱(实现祖国统一).

   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源于《礼记?大学》八目——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——所论述的『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.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』此段.但《大学》文中只有此段提及「格物致知」,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,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「格物」与「致知」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,遂使「格物致知」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.《现代汉语词典》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"格物致知"解释为:"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".

    

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?

    齐家,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,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,才能教化人民. 治国,就是要为政以德,实行德治,布仁政于国中.君主要像保护初生的小孩那样保护人民,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,使人民除旧布新,日新又新.统治者要使仁、敬、孝、慈、信的仁爱之风充满全国,国治而后天下平. 平天下,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,使天下太平.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君主具有"洁矩之道",即以度己之心度人的高尚崇高品质,作为人民的榜样.由于平天下是多方面的,这就要求君主尊老兴孝,敬长兴悌,恤孤爱民,布行仁政.君主要实行恕道(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),坦诚至公,以德为本,举拔贤臣,提倡忠信,开源节流,以义为利,如此则能臻天下太平的境界.

  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作者:admin本文地址:http://www.xxaaii.com/post/2794.html发布于 2021-03-18
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快乐书宫-快乐好文-免费文,好看的说说推荐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