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归鹿门歌有哪些意象,分别由什么含义?
夜归鹿门歌
山寺钟鸣昼已昏,渔梁渡头争渡喧.
人随沙路向江村,余亦乘舟归鹿门.
鹿门月照开烟树,忽到庞公栖隐处.
岩扉松径长寂寥,惟有幽人夜来去.
【作者】:孟浩然 【朝代】:唐 【体裁】:七古
诗文解释】
山寺里的钟声响起,天色已经昏暗,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.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,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.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.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.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,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.
【词语解释】
昼已昏:天已黄昏.
渔梁:在湖北襄阳城外149水边.
鹿门:山名,在襄阳.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别业.
庞公:庞德公,东汉襄阳人,隐居鹿门山.
岩扉:岩洞的门.
幽人:隐士.指庞德公,也是诗人自指.
【诗文赏析】
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的岘山附近,汉江西岸,名为"南园"或"涧南园".鹿门山在汉江东岸,与岘山隔江相对.汉江隐士庞德公,因拒绝征辟,携带家眷,隐居于鹿门山,因此,鹿门山便成了隐居圣地.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中,后来,在长安谋仕不遇,游历数年后,决定步庞德公之后尘,隐居鹿门山.但是,只是偶尔去住住,不过是标榜隐居罢了.
诗中描写了诗人夜归时一路所见的景色,抒写了隐者清高的志趣和情怀.本诗自然流畅.笔墨淡雅,景物描写充满了生机,令人倍感亲切.
个人认为孟浩然这首诗写得实在不怎么地.
意象,里面每个词都可算意象吧.最后一句,岩扉松径长寂寥,惟有幽人夜来去.岩扉,石洞门,松径
,松间小径.幽人,隐士.这是最关键的意象,突出一个隐士的形象.这里的隐士也是孟的自指,表明自己的隐居生活.
比较《夜归鹿门歌》和《归嵩山作》说说这两首诗的诗意有何异同
你是学生吗?
《夜归鹿门歌》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.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;山寺传来黄昏报钟,渡口喧闹争渡,两相对照,静喧不同.三、四句写世人返家,自去鹿门,殊途异志,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.五、六句写夜登鹿门山,到得庞德公栖隐处,感受到隐逸之妙处.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,心慕先辈.
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,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,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.感情真挚飘逸,于平淡中见其优美,真实.
《归嵩山作》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.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,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.颔联写水写鸟,其实乃托物寄情,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,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,如禽鸟至暮知还.颈联写荒城古渡,落日秋山,是寓情于景,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.末联写山之高,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,不问世事的宗旨.写景写情并举,于写景中寄寓深情.层次整齐,景象萧瑟.
《夜归鹿门歌》赏析
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,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,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.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,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,两相对照,唤起联想,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,潇洒超脱的襟怀,隐然可见
.
三、四句就说世人回家,自己离家去鹿门,两样心情,两种归途,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,恬然自得.
五、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,"鹿门月照开烟树",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,诗人陶醉了.忽然,很快地,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,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,诗人恍然了.这微妙的感受,亲切的体验,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,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,至于忘乎所以.
末二句便写"庞公栖隐处"的境况,点破隐逸的真谛.这"幽人",既指庞德公,也是自况,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"遁世无闷"的妙趣和真谛,躬身实践了庞德公"采药不返"的道路和归宿.在这个天地里,与尘世隔绝,惟山林是伴,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.
求夜归鹿门歌的诗意象和意境
意象:夜归鹿门歌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.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;山寺传来黄昏报钟,渡口喧闹争渡,两相对照,静喧不同.
三、四句写世人返家,自去鹿门,殊途异志,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.五、六句写夜登鹿门山,到得庞德公栖隐处,感受到隐逸之妙处.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,心慕先辈.
意境: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,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,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.感情真挚飘逸,于平淡中见其优美,真实.出自唐代孟浩然《夜归鹿门歌》:
山寺钟鸣昼已昏,渔梁渡头争渡喧.
人随沙岸向江村,余亦乘舟归鹿门.
鹿门月照开烟树,忽到庞公栖隐处.
岩扉松径长寂寥,惟有幽人自来去.
释义: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,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.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,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.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,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.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,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.
扩展资料:
创作背景:
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,岘山附近,汉江西岸,名73"南园"或"涧南园".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,
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,距离不远,乘船前往,数时可达.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,因拒绝征辟,携家隐居鹿门山,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.
赏析:
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,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.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,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,先动后静,以动衬静,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,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,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.